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時間有講究
夏季的水果市場豐富,去逛水果市場也常常被琳瑯滿目的水果吸引的,不知不覺就買了一大堆水果,如:荔枝、芒果、西瓜、香瓜、提子、山竹等。但糖尿病患者忌諱糖分高食物眾所周知。那香甜水嫩的水果是吃還是不吃呢?專家表示,可以吃,但得要吃得有技術含量。那么,糖尿病人什么時候吃水果比較好呢?
糖尿病專家介紹,糖尿病的發病很慢,會導致患者不能及時發現糖尿病的存在。另外,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生活中的護理方法。
吃水果時間非常有講究,忌餐前餐后吃,尤其不能在公眾場合聚餐、飯后上果盤時大肆進食;宜作為加餐或睡前一小時吃。加餐即兩個正餐之間進食水果,如上午9~10時、下午3~4時,也可直接作為加餐食品,既預防低血糖,又可保持血糖不發生大的波動。
如果跟正餐一起吃,會導致胰島素分泌、代謝受到影響,從而破壞其活性。所以專家對于又想吃水果又想控制血糖的患者建議,患者應為自己的水果餐制定科學規律的用餐時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糖尿病人吃了水果必須減少主食。要把水果熱量折算到患者一天攝入總熱量中,以一天吃200克水果(一到兩個中等大小左右水果)為例,則主食建議減少25克,這樣才能保證全天飲食熱量平衡。即把水果熱量與其他食物進行等份交換,不能因吃水果而導致熱量超標。同時,腫瘤醫院對于糖尿病患者,大前提是水果要少吃,切莫大量吃。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,而高血糖持續時間長的話,則會加重胰腺負擔。